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前段时间,嘎子哥在拍摄期间穿警服进行带货直播,被举报拘留了7天。随后,其抖音和快手账号都被封禁了。
一个多月过去,嘎子哥又回归大众视野。这次,他选择在常州举办明星喜乐会,作为其复出的第一步。
对于他举办演出的举动,网友纷纷表示抵制。
有意思的是,仅仅几个小时过去,这场演出就被取消了。
这么看来,嘎子哥的复出计划暂时是无法进行下去了。
这些年来,嘎子哥在 年少时积累的口碑一点一点被他的“迷惑”行为败光了。
年少成名落到这种地步,只能说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。
嘎子哥再次复出
11月3日,有网友发现嘎子哥谢孟伟要举办明星喜乐会。

来源:大麦
通过检索,我们发现,嘎子哥的明星喜乐会将在11月15日举行。票价分为四个档位,分别是98元的早鸟票、168元的普通票、268元的VIP票,以及666元的超级VIP票。其中,268元档的票可以和嘎子哥进行1V5的合影,666元档的票可以获得嘎子哥的1V1视频祝福。

来源:大麦
演出的详情介绍称,此次活动将展现嘎子哥从影以来的心路历程,让大众看见一个更真实的他。
然而,对于嘎子哥的这场演唱会,有网友感到不解,表示:“这个世界还是有点太颠了,嘎子穿警服直播被拘了放出来没多久吧,这是演出活动吧,他演啥呢?”
显然,网友并不为嘎子哥的这番“真情流露”买账。
此前,因为嘎子哥直播带货的种种行为,大众对他的“童星演员”滤镜碎了一地。在嘎子哥被拘留,其快手和抖音账号都被封禁之后,还有网友在相关评论区留言:“还有复出的风险吗?”
从大众的评价来看,这场复出演出的前景恐怕不容乐观。

来源:微博
有意思的是,仅仅过去几个小时,嘎子哥的这场复出演出就被取消了。

来源:大麦
虽然这场演出被取消的原因暂且不明,但不出意外,嘎子哥就又要头疼了。
10月30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嘎子哥谈被网暴的视频。在视频当中,嘎子哥表示互联网对他的敌意太大。他的许多行为,本意是好的,却被网友们恶意解读。甚至自己认认真真拍的戏也被网友恶意拉踩成烂片。

来源:微博
嘎子哥坦言,长时间的网暴让他一度情绪崩溃,“我现在感觉我连呼吸的权利可能都没有,甚至是活着的权利都没有了,不知道怎么样去解决处理这个事情。”
或许正因为如此,嘎子哥才会选择通过明星喜乐会来复出。演出的取消,也意味着嘎子哥的计划又一次落空了。
嘎子哥的一错再错
嘎子哥自从从演员转向直播带货赛道,就一直深陷舆论风波。
嘎子哥的首次卖假货被曝光是在2020年。
那年,嘎子哥在直播间销售贴牌假冒的“茅台”“五粮液”,宣称“买一送七”等超低价促销。但因为酒品品质低劣,嘎子哥卖的酒遭到了消费者的投诉。
随后,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实锤其为贴牌假酒,要求嘎子哥下架并道歉。
事情发酵后,演员潘长江直播连线嘎子哥,语重心长地劝诫他:“网络水很深,你把握不住。”嘎子哥听了之后当场落泪,承诺把假酒停售。
有意思的是,在嘎子哥听取潘长江的建议,不卖假酒之后,潘长江反而走上了卖假酒的路,甚至卖的还是嘎子哥的同款假酒。网友对此讽刺道“劝嘎终成嘎”。
这就成就了互联网上流传许久的“潘嘎之交”。

来源:抖音
卖假酒事件使嘎子哥的口碑急转直下。起先,大众对其印象更多停留在他小时候饰演的“张嘎”一角。
诚信的缺失,让嘎子哥遭到了流量的反噬。可即便如此,嘎子哥还是不知悔改,甚至在这条错路上越走越远。
后来的嘎子哥,还在直播间卖过15.9元XO洋酒、9.9元“青花酒”,而这些酒几乎全是三无贴牌产品。
2023年2月,嘎子哥直播带货再次翻车,这次翻车的原因是——虚假宣传。
彼时的嘎子哥,在自己的直播间售卖一款手机。他表示,这款手机原价8999元,但因市场总监误标价格,现在以1999元的价格亏本卖出。
可随后这一谎言就被消费者戳穿。有消费者表示,这款手机在其他平台只需要1880元。
像这样的虚假宣传剧本,在嘎子哥的直播间上演过不止一次。此前,嘎子哥卖红肠,标价19.9元一根。他宣称现在的“低价”是“财团补贴”。还在直播间内上演了一场“亏本吵架”的戏码。
这出戏最后被反诈老陈打假。老陈晒出自己和红肠厂家的聊天记录,表示嘎子哥口中的“补贴”根本就不存在。
有意思的是,嘎子哥本人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。一边在自己的直播间为卖假酒事件道歉,一边有在自己的主页写着自己从来没卖过假货。

来源:抖音
在大众眼中看来,如今的嘎子哥为了流量不择手段,早已和大家印象中的他相去甚远。穿警服直播带货的行为,更是让大众对其大失所望。
从假酒、价格欺诈到亵渎警服,嘎子哥多次消耗《小兵张嘎》的童年滤镜,将粉丝信任转化为“割韭菜”工具,消费者对他的信任也一再崩塌。
作为一名公众人物,嘎子哥不但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反而一再消耗自己作为公众人物信誉,为了流量不择手段,抛弃了道德和法律底线,最终也只能被流量反噬。
从年少成名到如今的跌落谷底,这一切可以说是他咎由自取。
在互联网平台,像嘎子哥这样的明星网红不在少数。在尝到流量带来的甜头之后,他们就陷入了对流量的疯狂追逐,甚至不顾底线。即便一次次被惩罚,依旧屡教不改,短暂地回归之后,又陷入新的问题。
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断送整个生涯,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。
CYQY-生活与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