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美食界的“武林大会”,正让齐鲁大地的烟火气燃出新高度。
今年,山东玩了一把大的。一场“好客山东·美食争霸赛”,硬是把平凡的餐桌变成了江湖,让锅碗瓢盆奏出了交响乐。
从济南的“鱼跃龙门”到淄博的“串山越海”,从德州的“驴战屡胜”到威海的“一代天饺”……山东16市纷纷亮出绝活,上演了一场美食版的“鲁超”(山东超级联赛)。
这不只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次舌尖上的狂欢。
山东,凭什么用美食撬动文旅大市场?

争的是盘中味,斗的是地方魂
初看这场美食争霸赛,你可能会被它趣味横生的主题吸引:“鱼”跃龙门、“串”山越海、“虾”路相逢、“包”打天下……每个标题都巧妙地将地方特色与成语典故结合,让人会心一笑。
但细品之下,你会发现,争的不仅是厨艺高低,更是各地文化的独特表达。
淄博的烧烤,早已不是单纯的烤肉,而是一种文化现象。三五个好友围坐,小炉子一架,小饼一撸,那种自在与畅快,恰如淄博人豪爽的性格。难怪有网友调侃:“山东人血液里流淌的不是血,是啤酒和烧烤酱。”
济南的“鱼江湖”,则展现了泉水之城的灵秀。黄河鲤鱼、大明湖的鲜鱼,在厨师手中变幻出万千风味,恰如济南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”的城市气质。
东营的水煎包,皮金黄酥脆,馅鲜美多汁,咬一口,仿佛能尝到黄河三角洲的肥沃与丰饶。那句“包打天下”,不仅是包子的自信,更是这座年轻城市的雄心。
作为鲁菜发源地,山东饮食文化源远流长。单说一只鸡,山东就有枣庄辣子鸡、莱芜炒鸡、泰安炒鸡、临沂炒鸡等几十种不同做法,各有风味、各具特色。2024年山东多地举办的炒鸡大赛,在社交平台掀起了一股来山东吃鸡的热潮;在青岛、烟台等沿海城市,海鲜又赋予了山东美食另一番滋味。
美食,从来不只是果腹之物,更是一方水土的身份证,一方人的性格密码。

流量变“留量”,“头回客”变“回头客”
美食争霸赛的热度,直接转化为了真金白银的消费。数据显示,前11场美食争霸赛期间,打卡游客245.2万人次,仅现场销售额就达9062.5万元。
美团的数字更直观:自开赛以来,全省“美食”搜索量同比增长45%,餐饮订单量增长16.4%。东营大包争霸赛4天客流量14.9万人次,拉动综合消费2000万元;德州驴肉美食争霸赛3天客流量超15万人次,现场销售额750万元,拉动综合消费3000万元。
这些数字背后,是山东文旅产业的精心布局。
用美食做“诱饵”,钓的是整个文旅消费的大鱼。
一位专程从北京赶到淄博参加烧烤争霸赛的游客道出心声:“本来只是来吃烧烤的,结果发现淄博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,索性多住了两天。”
这正是“味蕾游”的魅力所在——通过刺激游客的味蕾,进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兴趣。当游客为了美食而来,却为文化而留,消费自然水到渠成。
各地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,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。济南推出“yu你有约免票”“凭鱼打卡”“鱼宴套餐”等特色优惠活动;淄博50余家景区及酒店推出餐饮优惠;济宁三孔、微山湖、尼山圣境等热门景点推出门票折扣;德州策划七大主题100余场重点活动……让美食成为文旅融合的黏合剂,而非孤立的消费点。

散是满天星,聚是一团火
这场美食争霸赛,表面看是16市的竞赛,实则是山东文旅的“抱团突围”。
它成功构建了政府、协会、企业的新型伙伴关系,创造了“决策共商、资源共用、活动共办、风险共担、成果共享”的“五位一体”运作模式。
政府搭台,把握方向;协会牵头,专业运作;企业唱戏,市场响应。各司其职,又相互配合,形成了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。
当政府的“无形之手”与行业的“有形之手”紧紧握在一起,产生的能量是惊人的。
中国银联山东分公司联合银行共同发放1000万元额度的优惠券及投票激励,济南赛期间支付渠道相关消费金额达20.87亿元。美团开设线上赛事专题页面,构建线上线下联动体系,引导用户边看边投、边看边买。
这场美食狂欢还成功破圈,吸引100多位美食博主前来打卡,从团团记、大鹅到奔跑吧乐言,各路达人用镜头记录下这场舌尖盛宴。“友谊第一,比赛第三,吃饱吃好是第二”的梗更是在网络爆红,获得超千万网友点赞转发。

品的是烟火,尝的是文化
这场美食争霸赛,实际上是山东探索“人文经济学”的生动实践。
如果说美食是吸引游客的“先锋”,那么文化则是留住游客的“主力”。
通过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,让美食有灵魂;通过创新美食的表现形式,让文化有载体。当游客在品尝山东大饼时,听到临沂老区人民支前烙饼的故事;当游客在享用海鲜盛宴时,了解烟台渔民耕海牧渔的传统,这种体验远非普通餐饮可比。
在比赛中,山东也巧妙融入当地文化元素。济南大明湖画舫夜游让游客在桨声灯影中感受“一城山色半城湖”的韵味;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夜间变身“仙气秘境”,千年打铁花、水上飞人等非遗与特技表演,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碰撞。
各地创意频出:潍坊发起“1小时内供应最多份朝天锅”的吉尼斯世界纪录;济宁展示“60米土豆丝” 的刀工绝技;临沂呈现百米煎饼长卷……这些创意活动既传统又新潮,让美食赛事变得可看、可玩、可参与。
这正是“舌尖上的旅行”的魅力——用味蕾打开一扇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。
在山东,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,每一个故事都值得细细品味。

赛的是厨艺,暖的是人心
这场美食争霸赛,赛的是美食,展现的却是山东人的热情好客与创新精神。
从“友谊第一,比赛第三,吃饱吃好才是第二”的网络热梗,到各地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的场景,无不体现着山东人骨子里的豪爽与幽默。
更重要的是,这场赛事展现了山东文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——从靠景点门票的“单一经济”,转向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全面开花的“综合经济”。
美食争霸赛带来的影响持续。一批“爆款”菜品成为餐饮企业的招牌,一批优秀的厨师成为地方美食的代言人,一批创新的模式成为文旅融合的范本。
山东用数场美食争霸赛告诉我们:文旅产业的发展,不仅需要大项目的投入,更需要这种“接地气、有温度、能共鸣”的创新举措。

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当济南的鱼、淄博的串、潍坊的蔬、烟台的海鲜……这些地道的山东风味与游客的味蕾相遇,产生的不仅是消费的数据,更是情感的连接。
这场美食争霸赛,争的是厨艺,更是民心;赛的是美食,更是文化。而这,或许就是“好客山东”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的秘密。
毕竟,谁能拒绝一桌既有美味又有故事,既暖心又暖胃的山东盛宴呢?(文/陈一钊)
CYQY-生活与科技






